首页 / 特色服务 / 馆内特色

馆内特色

地方文献 —— 折氏

折氏在历史上是府州豪族,其先为“代北鲜卑折掘部”,后举族迁来府谷。至晚唐折宗本为振武军五镇都知兵马使,其子折嗣伦,即为麟州刺史,管辖今神木、府谷两地。后唐天佑七年,府谷升镇为县,次年升县为州,折嗣伦之子折从阮为府州刺史。此后历经后晋、后汉、后周、北宋,不管朝代如何更替,折氏均忠于中央政府。从折宗本算起,到1139年西夏攻占府州,折彦文离开府州为止,共传11270年。折氏名将辈出,有多人出任节度使、刺史、团练使,其中先后有14人任府州军政长官。折氏雄踞府州,为抵抗契丹、西夏侵扰,保卫中原政权疆土,维护国家统一,做出卓越贡献。宋太祖准其世袭,折氏一门建功业之大,出人才之多,安定一方之久,有宋一代,无与伦比。

折氏族源考略 

依据文献,折氏家族属党项羌民族,当无疑义。宋邓名世撰古今姓氏书辨证指明:“羌族有河西折氏,世家云中,为北蕃大族。自唐以来,世为麟、府州节度使。”宋史·党项传也说:“党项、汉西羌之别种……今灵、夏、绥、麟、府、环、庆、丰州,镇戎、天德、振武军并其族帐。太祖建隆年,代州刺史折乜埋来朝。乜理,党项之大姓。”党项大族中有折氏,麟、府又是党项聚居之地,世代为当地节度使的折氏家族之为党项,当然是可以肯定的了。惟其如此,身为党项帅的折氏,方在部落里有号召力,北宋最高统治者也才乐于用之做工具,假使他们不是党项族,便很难胜任招抚族人、统治蕃部的使命。

可是,折家碑石记述这个问题,反而扑朔迷离,含糊不清。刺史折嗣伦碑说:“……祖讳华,云中人也。……西伯之苗裔,大魏之后,宇文之别绪……魏孝文皇帝二十七代之孙也。……爰因忠烈,为唐裔,陇西氏焉。”折克行神道碑说:“公字遵道,出河西折掘姓,代祖从阮,唐末为府州刺史。”

西伯即周文王姬昌,其后裔当姓姬,与折氏无涉,大魏指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国,魏孝文皇帝是拓跋宏,公元471499年在位,折嗣祚即折嗣伦,详后若为其二十七代孙,当姓拓跋;宇文氏则是北周皇族的姓。为唐裔,又当姓李,折嗣伦断不可能同时是这姓帝王的共同后代,其实折家与他们毫无关系,这样胡拉乱扯祖先的现象,显然是他们故意夸大其词,假托帝胄,旨在抬高身价而已。这在中国封建社会里,是不乏先例的。

至于说“出河西折掘姓”,也是毫无根据的,折克行的先辈世代姓折,唯独他以折掘为氏,岂不可怪?折克行碑又云:“张世矩将河外兵,表公折克行别将番兵与俱,廷议难以守臣自行,令选子弟部落千人隶世矩,公抗章愿率部落先驱报国。”折克行既然统率的都是“番兵”健儿,他们又来自部落子弟,他自然与其同族类,也就是遍布州境的党项羌了。代会要·党项传:“长兴元年930……十二月,以党项折家族镇都知兵马使折之正为检校尚书右仆射。”党项折家族,明确地说折氏家族属于党项。折嗣伦之父折宗本为唐缘河镇都知兵马使,至代时,职位由其本家折之正继任。宋史·折德扆传说:“折氏据有府谷,与李彝兴之据夏州,初无以异”。初无以异者,谓氏同属长雄方的党项酋豪,折氏忠顺朝廷,世袭其职,李氏则叛乱为敌国,归宿终于不同之谓。

当然,奔流在折氏血管里的,并非纯粹党项羌的血液,从碑石墓志得知,折氏累世和汉族通婚,如折德扆配路氏,折御卿配苏、杨、王、梁氏,折维忠配刘、李氏开封人,折继闵配刘氏、慕容氏、郭氏,折克行配王氏,折可存娶吉州刺史张世景之女,折彦文娶其表妹曹氏。折继闵之女分别嫁慕容、彭、刘、陈、王家,折可存之女嫁范镇曾孙蜀人范圭。上述与折氏通婚的,除慕容氏可能为鲜卑,王氏可能出藏才族外,其余姓氏多属汉族,其中不乏名门闺秀和望族子弟。

似乎可以这样说,折氏先世源出党项族,随着历史的发展,他们逐渐混血汉化了。宋事实类苑五四:“夏倚常言,嘉祐10561063中为麟卒,沿牒至府,其州将乃御卿世孙按:其时州将是折继祖,为御卿之孙,不类胡种。虽为云中北州大族,风貌庞厚,揖让和雅,其子弟亦粗知书理。留州中凡数日,出图史、器玩、琴、樽、弧、矢之具,虽皇州缙绅家止于是尔,信乎文德之遐被。”在中原文化、汉字和汉礼仪的熏陶下,折氏家族还出了些颇有成就的文化人,比如折可适就是另个佼佼的代表。